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

令人感動的一場演說-William McDonough



回台灣10年了,很久很久沒有被感動過了,但是這場美國建築師William McDonough的演說,對於綠建築的設計與從搖籃到搖籃的詮釋,讓人感動萬分。人類在地球的存在的價值,究竟是正面的,還是負面的。中國人在數千年前,在同一塊農地,可以耕種幾千年,農作物可以養活一個村子的人。可是現代的工業,卻不斷的生產有毒有害的消費品。我們真的是病了,病的很嚴重,又拖垮了我們生活的環境,讓同樣在地球生活的其他動物,不得安居之處。人類究竟是高等,還是低等的生物?就如我之前所寫的,人類是病毒的一種,不斷複製自體,產生有害物質,破壞賴以生存的母體,直到一起毀滅。

從現在起,我要從自身做起,每一件事、每一個做為、每一個想法,都要從環境的需求為出發點,才回到設計與生產的需求。需要多少,生產多少,做多少;而不是想多少,慾望大於所需。

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

創業初期業務的方式


公司沒有業務的成績,一切都是做白工。小公司多半是由負責人擔任業務的工作,我們也不列外,幾乎所有的對外業務都是我一人在跑,無暇顧及公司內部大小事,可是如此一來,內部管理工作的盲點就經常出現,成本與損失就業跟著來。舉些例子,

我們公司營運最大的成本是庫存,究竟哪些商品一定需要庫存,取決於進貨時點與進貨價格。也不能都不庫存週轉,光做無本生意,那價格與交期一定毫無競爭性。現在的服務比的是即時性,不能馬上交貨,便宜也沒人買。也不能低價搶購或隨便吃貨,時限內賣不出去就是損失。如何拿捏?這就是繳學費的必修課程。我的慘痛經驗是,依公司現金能力而定,現金一定要能支撐營運6的月以上,剩下的資金才做進貨資金。

再來是行政管銷費用,差旅、印刷、包裝、耗材,都是成本,絕對不能因為編了預算,就一定要花掉,一定花在必要的業務上。第一是產品的銷售,第二是客戶的服務,第三是員工工作的基本需求。

有多少能力,做多少業務,不搶短、不求快、更不要賭。產品準備好,服務品質最大化,接著就是努力銷售,等待好時機,並做好最壞打算,長期抗戰。
下次談談業務合作的模式與利弊。


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

公司初創的業務-代工 vs 代理

公司設立完成已開張了,收入哪裡來?原先的業務規劃是否能順利進行?短期的業務目標如果延誤,如何支應開銷?我相信每一家公司創立時都會設定業務目標,加上理想與樂觀,一些自有資金加上部分合資,公司就開辦了。但十之八九都不會盡人意,原先的業務或訂單掉了,客戶突然反悔了,產品延遲交貨,如此等等"意料之外"的因素,經常發生。

自有的產品與核心能力,絕對是公司發展與成長的必要條件,但是需要資金與時間的投入。短期的營收對公司的營運非常重要,愈快能到損益平,公司業務成長便指日可待。所以短線與中線的安排對任何公司都是必要的,尤其對新創的公司,更是存活的關鍵。

短線上操作原理非常簡單,只要事有利可圖的生意,就是好生意。當然更聰明的做法是借力使力,先做產品的下游,代理產品或代工,獲取立即的收入,同時規劃中期的產品與業務,以短養長。

代理產品第一法則-絕不吃貨。"塞貨"是總代理或大盤商的標準做法,小的經銷為求貨源,不得不委曲求全。但聰明的經銷商就知道反向操作。經銷商其實就是通路商,是盤商競相爭取的合作對象,只要能證明你所掌握通路的價值,與盤商談判的方式便可扭轉,合作條件就可相對有利。

第二法則-期票交易。爭取有利與自己的付款條件,付款時間當然是越長越好,一般都有45天的緩衝,如果沒有45天,用保證金方式可以爭取到一些優惠條件。

新創公司的生存法則-現金為王。產品賣出不算獲利,收到貨款還不算獲利,前進了銀行帳戶也不算獲利,等初期資本回收(年度結算),"且"每月財務健康的成長,才算是有所盈利。

下次再談談代工的合作方式。

Analytics